统一咨询热线,欢迎致电!
炎炎盛夏,骄阳似火。如皋市石庄镇小溪家庭农场的紫桃园里热辣滚烫。农场主石坚猫着腰在果林里穿梭,指尖飞舞,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紫桃稳稳入筐。“扫它!18块一斤的特级果,上架秒光!”他拍了拍贴着鲜亮二维码的果筐,黝黑的脸笑开了花,“这搁过去,想都不敢想!”改变始于田垄间的界别协商驿站。今年4月,如皋市政协农业农村界别组组长崔金踩着雨后泥泞踏进这片果园。崔金委员捏着大小不一的紫桃幼果眉头紧锁——“好货卖贱价,根子就在没规矩!”一场直击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短板的破冰协商,在此扎下根须。立规矩 土特产秒变“硬通货”“再过两个月,咱家葡萄架下就要套种黑塌菜,这在如皋都是头一份!”2021年,石坚返乡二次创业。他大手一挥,投入近600万建起了家庭农场。120亩的土地上,混搭了黑塌菜、紫桃、脆梨、水蜜桃等各种蔬果,堪称“植物乐园”。回想当初种紫桃时就被“标准”整不会了,石坚对“协商驿站”那是打心底感激。往年紫桃上市,他的心就像坐过山车,“心跳直接飙180,果贩子看到歪瓜裂枣就能压三成价,好好的‘金疙瘩’砸在手里,实在不甘!”关键时刻,政协委员崔金带着农技专家来到果园“现场把脉”。一份摊开的《新官紫桃生产技术规程》初稿上,“如何梳果”“何时套袋”等关键项被红笔圈得满满当当。“嘿!这白纸黑字就是咱庄稼人的腰杆子!”崔金牵头起草的《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助力乡村振兴协商专题报告》直接被政府全盘采纳,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标准化”的火花瞬间点燃。搞联盟 “长寿味”熬成“香浓汤”“抖音一搜‘如皋农产品’,才12万条?咱这百岁老人扎堆的‘长寿福地’,排面可不止这点!”政协委员崔金举手持手机,神情中带着一丝急切与不甘。伴今食品的直播间里香气炸裂。镜头前,总经理陈来平手中利刃上下翻飞,“刀光剑影”间省级非遗“伴今猪头肉”片片透光,一旁“苏皋长寿”的LOGO鲜艳夺目。江苏如皋市政协主席顾留忠一语道破:“过去各家牌子各玩各的,珍珠散落缺条金线串!”如今,政协牵头推动成立“长寿农产品联盟”,二十家农企瞬间抱团,采用“母子品牌”策略,伴今食品等企业的包装上,都烙上了统一的“长寿身份证”,既整合了如皋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更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品牌矩阵。“今年毛豆很贵,正常毛豆每斤一块五六,现在三块多,我们出口价达到
走进诸城颐康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赶制一批即将发往海外的定制化订单。“公司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要求,进行差异化生产,有的需要精挑细选,按照规格挑选后再包装,也有的要把大包装改成小包装,我们都尽量满足客户要求。”公司总经理孙夕高介绍说。据了解,该公司通过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从事蔬菜种植、加工、出口一条龙服务,产品通过粗加工和深加工发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深受海外客户喜爱。同样忙生产赶订单的还有诸城市电力怡明茶业有限公司,制茶加工车间内,炒茶机、烘干机、包装机等机器正在一刻不停地运转着,茶叶经过摊青、杀青、揉捻、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后,散发出阵阵清香。“从手工炒茶到电锅炒茶,我们实现了对‘火候’的精准把握,炒制出来的茶叶香味浓郁、口感醇厚。”从事制茶工作多年的王师傅说道。产品品质是农业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唯有好品质才能赢得市场,收获消费者的青睐。在诸城,优质的地质条件和适宜的气候造就了诸城绿茶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独特品质。诸城市深耕绿茶品牌,积极探索从茶叶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的链条式发展模式,开启“品质立茶、品牌兴茶、政策扶茶、文旅活茶”的融合发展之路,做好“茶产业”文章,让诸城绿茶香飘海内外。近年来,诸城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苹果、葡萄、板栗、榛子等不断被写入农产品版图,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了让特色农产品更好走出乡村、走向市场,实现从“土特产”到“金饭碗”的转化,诸城市在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的同时,也着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让本土主播成为新农人,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活,借助互联网力量,不断提升“土特产”的影响力和消费者的认可度,持续擦亮“诸城好品”金字招牌。
近日,一架装载着180箱南汇水蜜桃的飞机飞抵香港。这是今年首批浦东南汇水蜜桃进入香港市场,也是上海团信农家乐专业合作社首次打开国际市场大门。得益于浦东海关、浦东新区农协会等通力协作,这批鲜果以最快速度实现了从枝头到香港市场的直达。资质认证过关做好服务保障“去年我们前往香港考察,在油麻地水果市场,看着满柜的泰国山竹和澳洲车厘子,我们就在想:浦东水蜜桃何时能占一席之地?”上海团信农家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彩燕回忆说,“我们也想把浦东的优质农产品带给更多港澳同胞。”带着这个朴素的愿望,去年,在浦东新区农协会牵线下,合作社开始接触香港进口商。“香港的果蔬市场主要依赖进口,对鲜活农产品需求量大,且相对距离较近,运输时效可控,是理想的试水平台。”浦东农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轮洽谈,合作社与一家香港进口商达成试销协议。但要将农产品送往海外,对合作社而言,资质认证是第一道关卡。“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水蜜桃出口,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幸有浦东海关的大力支持,才能这么顺利实现出口。”程彩燕说。据悉,浦东海关持续提升“三农”服务水平,不断优化监管模式,打造涉农企业标杆、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效应,指导多家本土优质农企获得出境水果果园及包装厂注册登记资质。同时,浦东海关还发挥科技赋能作用,联合相关单位和部门成立“出口农产品服务专班”,通过前置服务,指导企业建立标准化种植档案,推行“区块链+农产品”溯源模式,实现全链条信息可查,保障优质农产品快速顺利出口。快速通关“零延时”助推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口近年来,浦东新区致力于打造都市现代农业“浦东样板”,助推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让更多“浦东滋味”优质果蔬走向世界餐桌。浦东新区特色农产品多为鲜活易腐类产品,通关时间长易影响产品质量,对运输条件要求也较为严格。出口农产品能否高效通关成为企业最为迫切的需求。在此次水蜜桃出口过程中,浦东海关启动出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合理调配查检资源,优先查验、优先采样、优先检测、当天出证,确保合格农食产品快速通关“零延时”。“海关绿色通道的效率远超我们想象,我们的水蜜桃申报当天就拿到了植物检疫证书,手续齐全后我们将产品送往机场入库,以最快速度送往香港。”程彩燕说。严控产品品质让更多消费者品尝“浦东滋味
15日清晨,长春农博园3号馆的直播间里,主播正举着一根黄澄澄的鲜食玉米,镜头前的玉米粒饱满得能掐出浆来。“家人们看过来,这就是咱吉林黑土地种出来的鲜食玉米,甜糯多汁,早上蒸一根当早餐,健康又方便!”话音刚落,后台订单提示音连成一片。这一天,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正式开幕,这场连续举办24年的农业展会,正用最鲜活的场景诠释着“很吉林”的丰富内涵——这里有黑土地的厚重,有科技破题的智慧,有数字经济的活力,更有“吉字号”品牌走向全国的底气。双线盛宴:从田间展台到云端市场走进农博园1号馆,吉林省九市州的特色农产品依次排开:白城的燕麦米带着草原的清香,延边的辣白菜泛着朝鲜族风味的红亮,通化的山葡萄酒在杯中摇曳出琥珀色的光。而在不远处的3号馆,来自广东的荔枝、浙江的茶叶与长白山人参、吉林大米同台亮相,构成一幅“全国农产聚吉林”的画卷。但今年的农博会,热闹不止于线下。3号馆的“流量经济直播间”里,抖音头部达人罗凤魁正现场炖着人参鸡汤,醇厚的香气透过屏幕飘向全国;淘宝吃货直播间的主播拿着镇赉大米,向5619万粉丝展示“能插根筷子发芽”的黑土魔力。采用“24小时直播接力”模式,这些直播间从开幕当天8时到次日8时,吸引超360万人次围观,累计销售破1400万元,多款产品上架即“秒空”。这种“线下选品+线上云仓”的双线模式,源于农博会新建的“吉林省名优特农产品展销选品中心”。在这里,不仅有展会10天的集中展销,更有全年不打烊的常态化运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40.2亿元,同比增长12.73%;农村跨境电商进出口额36亿元,同比增长68.3%,帝王蟹、松子等特色产品出口额翻番。正如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文元所说:“农博会不再是'一届展会一阵热',而是让吉林农产品搭上数字快车,驶向更广阔的市场。”黑土与白滩:科技改写的“耕地密码”在农博园种植示范展的室外区域,两块土壤样本放在玻璃展柜里形成鲜明对比:一块是深褐色的黑土,攥在手里能成团,松开即散;另一块是泛着白碱的沙土,摸起来粗糙硌手。展板上的文字揭示着它们的身份——前者是吉林梨树县的黑土,后者是白城镇赉县的盐碱土,如今,它们都能长出亩产超千斤的粮食。黑土地是吉林的“先天优势”。全省87
初秋时节,在聊城市茌平区冯官屯镇高岭村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田内,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像给玉米地装上了精准可控的“静脉输液管”,精准控制水肥用量和施用时间。在当下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该系统持续稳定的水分供给,增强了玉米的抗旱能力,为灌浆期的玉米撑起一把“科技保护伞”。“以前大水漫灌,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导致土壤板结。现在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能让每一滴水精准渗透作物根部,减少高温热害,还能让养分直达作物需求点,而且可节水25%、节肥15%以上。”种粮大户所维伟深有感触地说,这套水肥一体化技术绝非简单的灌溉升级,而是通过智能管网将水分与养分按照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科学配比,形成“按需供给”的精准滋养模式。临沂市兰山区则探索出“智慧滴灌+”的现代农业模式。在兰山区半程镇兴宇农场的8000亩玉米田里,滴灌系统与无人机巡田、土壤传感器等设备联网运行,构建起完整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通过手机APP可实时查看每块田的墒情数据,系统也会自动生成灌溉方案。”兴宇农场负责人李安国介绍说,该模式每亩田节水达40%,肥料利用率提升30%。目前,兰山全区积极推进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农业用水效率和作物产量双提升。泰安市宁阳县玉米单产提升工程覆盖面积已达十万亩。其中,玉米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是该项工程的核心,通过科学配置水肥一体化设备、优化滴灌或微喷管网布局,实现水肥精准投送,大幅提高水肥利用率。宁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立新介绍说,该县创新采用“微喷+智能控制系统”的组合模式,根据气象站数据和土壤墒情检测结果自动调节灌溉量。“这种组合模式较传统灌溉方式节水25%,肥料利用率提升10%。更值一提的是,移动式设计解决了固定式喷灌设备机动性不足的问题,适合规模化种植区。”聊城市东昌府区在大豆、花生、玉米等大田作物上,推广应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系统。该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压力调控技术,能够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需肥特性自动调节灌溉参数。系统还能通过遍布田间的滴灌网络,实现水分与养分的“点对点”精准投喂。在实际应用中,节水效果达到33%以上,化肥用量减少20%-30%,作物普遍增产4%至20%。“与传统漫灌方式相比,新型喷灌技术可节水30%以上,同时降低因过量灌溉导致的植株倒伏风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与粮储行业“数业结合”的日益深化,我国储备粮收购从质量到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眼下,夏粮收购正忙,记者走进中储粮安徽分公司收储库点一线进行了探访。售粮有科技立秋前后,天气依然闷热。在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六安直属库霍邱冯井收储库点内,种粮大户王恒虎跳下运粮卡车,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小跑到结算柜台,不一会儿,粮到库钱到手,黝黑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粮到库钱到手,托举的是“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其背后更是科技的支撑。说起如今售粮的便利,王恒虎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卖粮要提前排队,现在通过‘惠三农’手机客户端,提前预约好时间,到点儿就能卸粮。”王恒虎分享着今年售粮平台的新体验,“自今年麦收以来,共在这个库售出34万公斤小麦,扦样、过磅、卸货、结算一系列过程节省了售粮户不少时间。”王恒虎说。另一头,在中储粮六安直属库霍邱冯井收储库点中心控制室的储粮智慧监管平台大屏上,仓容概况、仓容分析、仓容分布情况,以及实时收购情况一目了然。中储粮六安直属库仓储管理科副科长胡应宇介绍,每到收粮高峰期,库点都会提前在微信群通知售粮户第2天依次排队的信息,目的是减少排队时间,提高收售双方的效率。安徽政策性粮食收储库点多面广,智能化粮库建设如同为粮库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可远程对粮食出入库、库存管理进行全过程监管,对粮食温湿度、虫害防治进行全要素监控,全流程数字化、透明化、可追溯。“信息公开,让售粮群众卖‘明白粮’‘放心粮’。”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六安直属库副总经理李宇亮表示,全面落实“扦检分离、盲样检测”,有效避免了“人情粮”。“所有排队顺序、检验信息在现场大屏公布,让售粮人一目了然。售粮全流程均在‘一卡通’内完成,实现售粮人‘粮出手、钱到手’。”李宇亮说。中储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惠三农”综合服务平台注册人数超90万,预约售粮数量超12000万吨。售粮有效率把农民的“好收成”变为“好收益”,不断提高粮食收储能力,才能为粮食保供稳价夯实更加稳固的基础,效率是绕不开的环节。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994.8亿斤,其中小麦产量2763.2亿斤,实现稳产丰收。手机预约、错峰售粮……被农民点赞的高效服务背后,是“惠三农”APP预约售粮线上平台带来的效率。“售粮更便捷,也带动了大家卖粮积极性的
在华夏大地的广袤沃土上,蕴藏着自然山川与乡土文化的独特馈赠。从深山的山货、水乡的水产到非遗的文化产品,一件件极具地域标识的“土特产”成为别具乡土物产风味、承载乡土文化魅力的特殊商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土特产为代表的乡村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主攻方向,点燃了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筑牢了农民致富增收的产业根基。近年来,全国土特产消费市场快速形成,越来越多的“土特产”走出乡村,走向百姓餐桌。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组织开展三批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培育土特产品牌总数达到226个,江西的赣南脐橙、新疆的库尔勒香梨、云南的普洱茶等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网红”产品。然而,土特产消费的网络走红也暴露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些困境,由于缺少产业规划、准入门槛不高、小微经营散布,出现了生产标准难以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内卷式竞争,产业链聚集效应差、延链慢、附加值低等问题。推动土特产发展提质增效,已经成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迫切要求。深耕产业化,实现土特产延链蝶变。产业化经营为“土特产”装上强劲引擎,实现“土特产”从田间地头到广阔市场的华丽蝶变。加快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提升土特产产品质量、实现产品标准生产、增强产业聚集效应、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根本之策,也成为土特产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要精准聚焦县域产业根基与特色,规划产业发展路径,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完善产业相关标准;强化领军企业与合作体的培育,整合产业优势资源,塑造地域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由分散向集约转型,以集群效应提升质量与效益。要从“延链、补链、强链”着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链转型升级,创新“土特产+生态游+乡土情”的农文旅融合业态,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闭环。要以科技赋能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将智能农机装备、生物育种技术、数字化管理系统深度融入生产全链条,搭建物联动态监测平台,运用数据精准分析市场,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有机衔接。突出特色化,提升土特产品牌效应。土特产重在“特”字,不同地区迥异的自然风貌、
近日,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评选启动仪式暨农产品夏季促销活动在奉节县兴隆旅游度假区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深挖本土特色资源,促进农产品消费,助力乡村振兴。启动仪式上,参会嘉宾观看了奉节“奉节县土特产名优百品”宣传片,并通过互动环节推介了乡坛子香菇酱、吐祥麒麟瓜、奉节黄桃等特色农产品。吐祥镇和汾河镇代表分别登台,详细介绍当地优质农产品,现场还举行了趣味十足的“吃瓜比赛”,吸引众多市民参与。近年来,奉节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已打造“奉上好品”区域公用品牌,拥有市级以上农业品牌268个,其中“奉节脐橙”品牌价值达381.7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此外,奉节肉兔、中药材、小水果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支柱。接下来,奉节县将深化评选成果,推动优质“土特产”走向更广阔市场,同时拓展电商直播、商超对接等多元销售渠道,促进农文旅融合,让“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东北网黑龙江-东北网 | 黑龙江网 |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 | 黑龙江省地震局 | 黑龙江省新闻网- 龙头新闻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有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哈尔滨市南岗区汉医专科门诊部
备案号:黑ICP备2024020989号-1
公安备案号:黑公网安备23010302001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