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普通会员

哈尔滨市龙江食品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more热门新闻
+more热门产品
站内搜索
 
+more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第34届哈洽会 | ​让好物卖出好价钱!从野菜到水饺,龙江企业发力“山珍经济”

“这山野菜真不错,多少钱一斤?”在鸡西展区,大山来深山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带来的新鲜山野菜颇受消费者关注。负责人王刚介绍,为了保证山野菜是最新鲜的,他们选择在哈洽会开幕的前一天深夜,驱车700多公里赶到哈尔滨。“现场备货有限,目前只接受预订,要不然后续展期没有展品了。”作为参加了3届哈洽会的展商,王刚坦言,“借助展会平台的推广助力,我们企业山野菜各品类年销售额超百万元,下一步,计划将这些山林绿色食品打造成名牌产品,增加村民收入。”季节限定的山林馈赠,一亮相就接到诸多订单王刚的企业位于虎林市的东方红林场,背靠完达山山脉。“我们那里就是纯粹的原始森林,山野菜的质量特别高。”王刚此次参加哈洽会,带来了刺嫩芽、刺五加、黄瓜香、山芹菜、猴腿菜五种优质山野菜。为便于存储,五种山野菜分为鲜菜和冷冻蔬菜两种。“咱们龙江的山野菜药食同源,不仅口感好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尤其是原始森林中天然的山野菜,更是人们眼中的‘好东西’。这两天刚一亮相就接到很多订单。”王刚对企业的产品很有信心,已经对接了不少经销商和销售渠道。产量有限、不愁卖,是黑龙江山珍的一大特点。王刚告诉记者,这些山野菜每年的采摘季仅有20天,山民需要每天徒步进山寻找,采摘过程困难,目前每年最高产量不足130吨,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拓展产业链,让龙山珍品走得更实更远在王刚看来,打造龙江知名品牌,让好物卖出好价钱,是目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前西藏松茸价格不高,随着知名度提升、需求扩大,价格也不断攀升。龙江的山林野菜与松茸一样,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他说。“目前,山林的天然野菜受到季节、采摘条件和包装技术的限制,产量并不稳定,在保证菜品质量的同时降低损耗和退货率,销售地区也比较受限。”王刚说,企业已经研发出以山野菜、野山菌为主要原料的山珍馅速冻饺子,未来还准备开发即食山野菜、野山菌产品。他希望拓展产业链,提升利润空间,从而提高村民收入。记者在展会发现,龙江山珍是展会中绿色食品的一大分类。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宣传产品的同时,也在不断细化服务,扩大龙江山珍的受众群体。哈肉联销售负责人表示,今年哈肉联推出了木耳、猴头菇、口蘑等山珍系列伴手礼,为了让南方游客回到家也能品尝到东北山珍的地道口味,企业正在对山珍特色菜的烹饪方法进行研究,准备印发简单易操作、适应不同地区口

千里林海“烹”出百味鲜

伊春,抬眼皆是绿意盎然,俯身尽是林下珍馐。83.8%的森林覆盖率、400万公顷浩瀚林海、702条河流孕育出无数林下珍宝。作为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莽莽林海、满满粮仓,漫山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这里有70多种可食用山野菜、30多种山野果、近500种野生药材,白桦树汁年可允采量约27万吨,野生刺五加估算蕴藏量近12万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伊春森林食品产业提供了天然粮库,也成功塑造了伊春“中国蓝莓之乡”“北药之都”等城市名片,生态价值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价值。依托这份得天独厚的生态“家底”,近年来,全市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理念,坚持农林一体、绿色有机发展,大力培育森林食品产业,特色农林产业发展迅速。在铁力市佳新优稻谷物种植合作社,“虾稻共生”养殖模式在这里上演。寒地小龙虾被投放至田间,以昆虫和藻类为食,其排泄物作为肥料反哺水稻生长。合作社负责人项春贵告诉记者,这种养殖模式,不投饲料、不用化肥,不仅让小龙虾肉质肥美,天然健康,还提高了大米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目标。随意走进一家山特产店,“森林的味道”扑面而来。拿起一盒“雪猪1号”,用手机轻轻一扫,便可全程追溯从仔猪出生到摆上货架的各环节信息,让消费者将信任和美食一同装进肚子里。伊春森林猪以纯天然的野果、野菜和树叶为食,饮用山泉水,经过“上山下岭”的历练,它们肉质鲜美、香味浓郁,成为市场抢手货。越来越多的森林食品产品走出大山,被送到更多家庭的餐桌上。“现在年轻人流行吃减脂餐,追求纯天然的食材,山野菜在我店里供不应求。”轻食店老板话音刚落,美团外卖软件便提示有新订单,他随即说道:“你看,又是山野菜沙拉,这个月它是销量冠军。”当下正是山野菜采摘季,蕨菜、刺嫩芽、猴腿等野味漫山遍野。农户们在山林间忙碌采摘,冷链车等候在山脚下,装满一车便立即送至工厂加工,制成脱水山野菜、山野菜罐头等产品,远销广州、上海、深圳等各大城市商超,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健康美食,也让更多人品尝到“伊春味道”。过去,靠山吃山,是砍树换钱。现在,还是靠山吃山,不过吃的是生态饭。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浆果、坚果、山野菜、食用菌、冷水鱼、雪貂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区等特色种养基地205个,培育56户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特色产业基地标准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让小兴

小城大事 | 宝清:一场赛事跑出“体育+文旅”的王炸组合

黑龙江省宝清县,坐落在三江平原腹地的小城,曾以“北大荒粮仓”闻名,如今再次因“宝马”(宝清马拉松)沸腾。当5000多名跑者穿越芝樱花海,透过奔跑的脚步,我们看到了一座小城如何以“体育+文旅”为支点,撬动特色产业升级、城乡融合发展。宝清马拉松自2024年首届举办便一炮而红,今年的“宝马”更是火爆,报名通道开启45小时,报名人数就破万,成为仅次于哈尔滨马拉松的“龙江第二马”。“跑进世界最大芝樱花海”,“宝马”的赛道串联起宝清的地标建筑与芝樱花海,将这座小城的自然之美与历史底蕴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些曾是宝清“藏在深闺”的生态资源,如今却因马拉松成为游客镜头中的“网红打卡地”。这场“体育+旅游”的盛宴背后,是宝清县深耕城市建设的成果。双鸭山市人民政府公开数据显示,在2023年当地就投入5.6亿元改造基础设施,高标准打造城市景观节点28处、楼体亮化34栋、规划设置停车位1.1万个,让城市既有“颜值”又有“温度”。本届宝清马拉松首次开设“宝马大集”,30多个商家的全方位展现了宝清资源特色。同时,官方的参赛包里包含了富硒大米、绿塔玉米、黑蜂蜜等“土特产”,这些看似普通的补给品,实则是宝清的农业“名片”。宝清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这里是“中国宝清大白板白瓜系列产品之乡”,全球40%的白瓜籽交易量在此完成,年交易额超27亿元,直接带动2万余人就业;“宝青红”红小豆更是享誉国际,其深加工产品远销欧盟,每公顷种植收益高达4万元,是传统玉米的10倍;作为中国知名富硒产地之一,宝清县被中国营养学会授予“中国北大荒硒都”地域品牌,目前富硒大米、果蔬等8大类300余种产品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宝清的蜕变,源于对自身资源的精准挖掘与创新整合。一方面,县委、县政府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筑牢农业根基,粮食产量连续20年增长,2023年突破50亿斤,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文旅+”打破产业边界,将马拉松、芝樱花等IP转化为城乡发展的“催化剂”。当马拉松的喧嚣散去,宝清的故事仍在续写。“宝马”像一束光,照见了黑土地蕴藏的可能,农业可以很时尚,乡村可以很国际,经济增长可以很有温度。在这里,奔跑的不是个体,而是整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奔赴;丈量的不是

黑龙江双鸭山:让“绿字号”从寒地黑土挺进大市场

第三十四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双鸭山展区“绿色”打头,大米、豆油、蔬菜、粉条、白瓜籽、蜂产品、杂粮杂豆、小麦制品、鲜食玉米、林下产品等10类60多种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及名特优新产品争相登陆哈洽会,扑面而来的“绿色”,让人目不暇接,青睐不已。这是双鸭山市让“绿字号”农产品从寒地黑土挺进国内外大市场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双鸭山市坚持“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思路,以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目标,推动以绿色有机地标为主体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区域生产布局,截至目前双鸭山市属绿色食品认证面积230.8万亩。同时在稳定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5万亩的基础上,扩大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面积,饶河县先后创建水稻基地55万亩、玉米基地30万亩,宝清县创建玉米大豆基地50万亩,今年饶河县积极创建50万亩玉米绿色食品原料大基地。目前,双鸭山市发展市属绿色食品企业42家,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达到87个,产品涉及大米、大豆、大豆油、豆粕、小麦粉、蔬菜、食用菌、蜂产品、鲜食玉米等。双鸭山市7个农产品被纳入2024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获得全国名特优新产品证书,品类涵盖了杂粮类、粮食类、蔬菜类以及淡水鱼,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年到目前有6家企业14个产品材料已报省和国家绿色食品中心。“一绿通天下、一绿值千金”。随着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绿色”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不断提高,“绿色”品牌可谓风光哈洽,受宠市场。为了让双鸭山的名特优新农产品走得更好更远,双鸭山市积极组织认证绿色食品企业参加哈洽会、绿博会、农交会等各类农产品展会,通过展会宣传推广、与客商洽谈交流等方式,不断拓宽双鸭山市绿色有机产品的外销市场,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双鸭山市资源广袤,地大物博,绿色优势明显,相信随着哈洽会的不断升级,双鸭山“绿字号”的“绿色价值”也将不断升级。明年的展会上,双鸭山依然会“绿色当头”“绿色领先”;未来的发展中,双鸭山坚定地“逐绿而行”“向绿而兴”。通过唱响绿色“主旋律”,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四重”清凉盲盒邀客共享20℃夏天 黑龙江省举行夏季特色文旅

4日,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黑龙江省夏季特色文旅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黑龙江特色避暑资源、清凉体验和宠客举措,并回应了公众关切热点。  全省布局:“四重”清凉盲盒覆盖多元需求  省文旅厅副厅长蒋兴成作主旨发布时表示,今年夏季,黑龙江省已提前备好“避暑旅行箱”,倾情打造“四重”惊喜盲盒,诚邀八方来客到黑龙江打卡,沉浸式领略“避暑胜地,清凉龙江”。  一是邂逅20℃快乐,清凉避暑“不重样”。坐上“伊春号”旅游列车,可到五营原始红松林海沐浴“森林SPA”;乘船游览鹤岗龙江三峡,饱览两岸层峦叠翠、异国风情;畅饮黑河五大连池清冽泉水、泡保健泉浴,感受寒地冷泉的神奇滋养;探访牡丹江镜泊湖,可看吊水楼瀑布,品鱼宴湖鲜。到大庆露营,可以体验蒙古族民俗风情、松下观星。无论是萌娃探索自然、大学生“特种兵”旅行、上班族度假放松,还是银发族休闲疗养,都会收到专属龙江的“清凉订制”。  二是解锁全域漫游攻略,宝藏线路“任您选”。我省推出“多彩研学”“嗨翻边境”等十大主题避暑旅游精品线路,自驾醉美331边防路,可以到鸡西亲览兴凯湖碧波浩渺,至双鸭山探四排赫哲族乡寻《乌苏里船歌》回响,到华夏东极抚远追寻祖国第一缕阳光,赴神州北极漠河打卡最北地标。哈尔滨国际啤酒节、齐齐哈尔烤肉美食节等都会在这些线路上与游客相约,让视觉和味蕾同时得到满足。  三是上演缤纷文旅盛宴,嗨玩打卡“趣味足”。这个夏季,我省将相继举办第37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伊春森林电音狂欢季等系列演出,推出中俄文化大集、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等特色文旅活动,引进五月天、周深、陶喆等一批名人演唱会,升级大型沉浸式江上演出《遇见·哈尔滨》,联动全省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爆点”的文旅盛宴。  四是提供全程贴心守护,旅游体验“更舒畅”。黑龙江始终将游客安全与宠客服务放在第一位,将继续开展“十大监管”护游行动,实施“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专项整治,开展“文旅体验官”“首席文旅服务官”全覆盖式监督,打造政务导游、金牌导游等特色服务,让旅游出行更便利、更顺心。  哈尔滨:湿地、音乐串联欧陆风情  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朱占春在发布会上以“夏有凉风”的舒适范儿、“音乐之城”的艺术范儿、“啤酒之都”的松弛范儿、“欧陆风情”的浪漫范儿诠释了城市夏日魅力。 

五大连池风景区

五大连池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境内,10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拥有200多万年来喷发的14座新老期火山、5个串珠状的火山堰塞湖和对人体具有极佳保健治疗作用的天然冷矿泉水。五大连池风景区拥有世界罕见的优势资源,是集旅游观光、康疗养生、矿泉开发、科学考察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旅游康养度假胜地。火山地貌类型齐全、分布集中、保存完整、状貌典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评价极具火山地质、生态演替和景观美学三方面的全球性突出价值,是“天然的火山博物馆”和一本“打开的火山教科书”。多年来,五大连池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绿色名录”三项世界级桂冠,并荣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中国矿泉水之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

北极村景区

北极村景区隶属漠河市北极镇,距离漠河市77公里,交通便捷,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雄居祖国的最北端,位于黑龙江上游南岸、大兴安岭山脉北麓,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素有“金鸡之冠”“神州北极”和“不夜城”之美誉,是全国观赏北极光和极昼极夜的最佳观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