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产业升级记:中央单位引航 土特产“迈向”金招牌
发布日期:2025-03-13近年来,各中央帮扶单位积极响应党中央决策部署,心向陇南,情系陇南,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帮扶基础,不断探索创新帮扶机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约既定,万山无阻。中国文联、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质检总局)、全国妇联、中国记者协会、中国建筑总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等8家中央单位,陆续帮扶陇南市7个县区,为当地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既有责任,又有感情!”巩固衔接期以来,各帮扶单位更是围绕“单位所能,陇南所需”,谋全局之势,行长远之策,持续创新和完善帮扶机制,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春风化雨润陇南。2021年至今,各中央帮扶单位在陇南累计直接投入资金2.43亿元,实施项目334个;引进各类资金3.35亿元,推动206个帮扶项目落地;通过消费帮扶带动收入3.89亿元,并为当地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0万多人次。
一个接一个的项目聚合成了一个个新的增长极,也给陇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产业引擎”:从“土特产”到“金招牌”
“以前种大黄,那就是小打小闹。可如今不一样了,有了标准化的种植技术,市场渠道也打通了,收入翻了好几倍!”礼县白关镇李坝村党支部书记文金学笑着说道。
在礼县的一片片农田里,这种名为“大黄”的中药材如今正在改变当地人的生活。
据了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仅支持礼县建设标准化园区,助力“礼县苹果”“礼县大黄”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更是积极牵线搭桥,协调国药集团、北京同仁堂等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大黄产业园和种植基地。
产业是地区发展的基础,帮扶更是需要立足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在这一点上中央单位与陇南有着良好的共识。
依托康县青山秀水,中建集团采用“全流程一体化帮扶”模式,在资金、技术、设计、质检、销售等方面全力帮扶,打造了具备当地鲜明特色的“陇山十九泉”矿泉水品牌。在岸门口镇朱家沟村,中建集团还投资4300多万元建成旅游产业园,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新地标”。
承诺如金,战鼓催征。在两当,太平保险集团协调落实产业提质增效帮扶项目25个1748万元,积极帮助发展食用菌、核桃、玫瑰、花椒、中药材等“五园”产业。另外,还发挥保险主业优势,兜底脱贫乡镇产业发展,2024年,完成农业保险赔款249万元。
中国文联则在武都区鱼龙镇上尹家村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建成高效农业试验基地,发展羊肚菌种植及其他作物套种模式,羊肚菌产值达10万元以上,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民生基石”:从“梦想教室”到“她力量”
第一次到省广电总台演播大厅唱歌;第一次站在沈阳盛京大剧院的舞台上;第一次在北京录制《童心里的中国》;第一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第一次参加新加坡国际合唱节……
在过去的几年里,文县东坝中学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实现了人生中的多个“第一次”。
行胜于言,质胜于华。从建设“记协小学”,到设立“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助学基金”及“德勤奖学金”,再到捐赠现代化教学设备,中国记协在文县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帮扶项目,全面帮助提升当地教育的软硬件水平。
教育、医疗,是群众最关心的实事,也是各中央单位帮扶陇南的关键着力点。
立足自身特点优势,全国妇联在西和县开展“加油木兰”、妇女“两癌”筛查、“春蕾计划”等一系列社会帮扶行动,筛查救助260多人,为8万多名脱贫妇女开展健康投保,完成大病保险理赔460多万元,为乡村振兴提供“她力量”。
天津大学为宕昌县中小学实施了32个基础设施改造项目,选派35名研究生支教团队奔赴当地开展支教服务,还利用天津大学“云课堂”,为当地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中央财经大学则在宕昌县建成幼儿科学素养教育基地、青年之家、未来运动场和阳光足球场等,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我们还通过捐赠‘云图书馆’、免费提供直播课程、资助家庭困难学生、捐赠爱心包裹的方式,让当地学生也能畅享优质学习资源。”中央财经大学帮扶负责人介绍。
“就业翅膀”:从“家门口”到“大舞台”
“以前在家带孩子,一分钱收入都没有。现在可好了,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有活干,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在西和县何坝镇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巾帼扶贫车间”里,务工妇女无不感叹。
就业,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据了解,在西和县,全国妇联指导该县建成9家巾帼就业工厂,持续推动“巧妹子”系列劳务品牌壮大,累计帮助输转3200余人次实现就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助力实施阿里巴巴礼县客服中心项目,成功解决了礼县200名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著提升了礼县数字化就业能力。
中建集团则在康县创新打造“劳务公司+示范村+劳务带头人+务工人员”的就业帮扶模式,建成66个中建·康县建筑劳务示范村,帮助全县7000多名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同时,在康县设立建筑零工市场,依托自身用工需求,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保障。
“感谢中建集团的帮扶,劳务输转让我们有了更多走出大山的机会。”质朴的话语,不仅是康县群众的肺腑之言,更是中建集团帮扶成果的生动写照。
“文化添彩”:从“山野风光”到“世界目光”
“中国文联助力我们创新性地打造了双宝文化会客厅,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知名度,还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武都区裕河镇党委书记张燕介绍道。
据悉,中国文联在裕河景区投资180万元建成“双宝会客厅”,投资640多万元完成雕塑《橄榄梦》及“双宝创享魔方”文旅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当地文旅业态文化内涵。
经过精心雕琢,这里已形成了“双宝文化科普园”“双宝微博物馆”“双宝文化主题餐厅”以及“双宝主题民宿”四大核心文化体验区,为刚落成的裕河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进行了全面的文化赋能。
帮扶,要扶“智”,更要扶“志”。帮扶单位给陇南带来的新理念、新观念,比单纯的项目、投资,更有长远意义。
多年来,中国文联还通过组织文艺义演、慰问演出、采风写生、文艺交流培训等活动,不断提升武都区文旅产业的文化内涵,并指导举办“情系武都”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帮助编撰《花椒红了》和《历代歌咏武都诗词选注》等地方特色文艺作品。
中国记协同样不遗余力,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以及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全方位宣传推介陇南的农特产品和文旅资源。
“通过这些宣传,我们良好的生态、秀美的风景、奇特的物产、多样的风情得到了广泛关注,茶叶成了‘网红产品’,‘最早的春天’也能变现。”文县当地一位村民自豪地说。
殷殷关怀凝聚力,涓涓细流汇成海。
从资金注入产业培育,从基础设施到人才支撑,从民生改善到文化振兴,中央单位的帮扶不仅为陇南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激发了当地发展的内生动力。
-
江苏如皋土特产爆改“出圈记”
炎炎盛夏,骄阳似火。如皋市石庄镇小溪家庭农场的紫桃园里热辣滚烫。农场主石坚猫着腰在果林里穿梭,指尖飞舞,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紫桃稳稳入筐。“扫它!18块一斤的特级果,上架秒光!”他拍了拍贴着鲜亮二维码的果筐,黝黑的脸笑开了花,“这搁过去,想都不敢想!”改变始于田垄间的界别协商驿站。今年4月,如皋市政协农业农村界别组组长崔金踩着雨后泥泞踏进这片果园。崔金委员捏着大小不一的紫桃幼果眉头紧锁——“好货卖贱价,根子就在没规矩!”一场直击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短板的破冰协商,在此扎下根须。立规矩 土特产秒变“硬通货”“再过两个月,咱家葡萄架下就要套种黑塌菜,这在如皋都是头一份!”2021年,石坚返乡二次创业。他大手一挥,投入近600万建起了家庭农场。120亩的土地上,混搭了黑塌菜、紫桃、脆梨、水蜜桃等各种蔬果,堪称“植物乐园”。回想当初种紫桃时就被“标准”整不会了,石坚对“协商驿站”那是打心底感激。往年紫桃上市,他的心就像坐过山车,“心跳直接飙180,果贩子看到歪瓜裂枣就能压三成价,好好的‘金疙瘩’砸在手里,实在不甘!”关键时刻,政协委员崔金带着农技专家来到果园“现场把脉”。一份摊开的《新官紫桃生产技术规程》初稿上,“如何梳果”“何时套袋”等关键项被红笔圈得满满当当。“嘿!这白纸黑字就是咱庄稼人的腰杆子!”崔金牵头起草的《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助力乡村振兴协商专题报告》直接被政府全盘采纳,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标准化”的火花瞬间点燃。搞联盟 “长寿味”熬成“香浓汤”“抖音一搜‘如皋农产品’,才12万条?咱这百岁老人扎堆的‘长寿福地’,排面可不止这点!”政协委员崔金举手持手机,神情中带着一丝急切与不甘。伴今食品的直播间里香气炸裂。镜头前,总经理陈来平手中利刃上下翻飞,“刀光剑影”间省级非遗“伴今猪头肉”片片透光,一旁“苏皋长寿”的LOGO鲜艳夺目。江苏如皋市政协主席顾留忠一语道破:“过去各家牌子各玩各的,珍珠散落缺条金线串!”如今,政协牵头推动成立“长寿农产品联盟”,二十家农企瞬间抱团,采用“母子品牌”策略,伴今食品等企业的包装上,都烙上了统一的“长寿身份证”,既整合了如皋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更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品牌矩阵。“今年毛豆很贵,正常毛豆每斤一块五六,现在三块多,我们出口价达到
发布日期:2025-08-20 -
潍坊诸城:解锁市场“流量密码” 持续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
走进诸城颐康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赶制一批即将发往海外的定制化订单。“公司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要求,进行差异化生产,有的需要精挑细选,按照规格挑选后再包装,也有的要把大包装改成小包装,我们都尽量满足客户要求。”公司总经理孙夕高介绍说。据了解,该公司通过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从事蔬菜种植、加工、出口一条龙服务,产品通过粗加工和深加工发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深受海外客户喜爱。同样忙生产赶订单的还有诸城市电力怡明茶业有限公司,制茶加工车间内,炒茶机、烘干机、包装机等机器正在一刻不停地运转着,茶叶经过摊青、杀青、揉捻、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后,散发出阵阵清香。“从手工炒茶到电锅炒茶,我们实现了对‘火候’的精准把握,炒制出来的茶叶香味浓郁、口感醇厚。”从事制茶工作多年的王师傅说道。产品品质是农业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唯有好品质才能赢得市场,收获消费者的青睐。在诸城,优质的地质条件和适宜的气候造就了诸城绿茶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独特品质。诸城市深耕绿茶品牌,积极探索从茶叶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的链条式发展模式,开启“品质立茶、品牌兴茶、政策扶茶、文旅活茶”的融合发展之路,做好“茶产业”文章,让诸城绿茶香飘海内外。近年来,诸城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苹果、葡萄、板栗、榛子等不断被写入农产品版图,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了让特色农产品更好走出乡村、走向市场,实现从“土特产”到“金饭碗”的转化,诸城市在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的同时,也着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让本土主播成为新农人,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活,借助互联网力量,不断提升“土特产”的影响力和消费者的认可度,持续擦亮“诸城好品”金字招牌。
发布日期:2025-08-20 -
今年首批南汇水蜜桃进入香港市场!浦东推动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近日,一架装载着180箱南汇水蜜桃的飞机飞抵香港。这是今年首批浦东南汇水蜜桃进入香港市场,也是上海团信农家乐专业合作社首次打开国际市场大门。得益于浦东海关、浦东新区农协会等通力协作,这批鲜果以最快速度实现了从枝头到香港市场的直达。资质认证过关做好服务保障“去年我们前往香港考察,在油麻地水果市场,看着满柜的泰国山竹和澳洲车厘子,我们就在想:浦东水蜜桃何时能占一席之地?”上海团信农家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彩燕回忆说,“我们也想把浦东的优质农产品带给更多港澳同胞。”带着这个朴素的愿望,去年,在浦东新区农协会牵线下,合作社开始接触香港进口商。“香港的果蔬市场主要依赖进口,对鲜活农产品需求量大,且相对距离较近,运输时效可控,是理想的试水平台。”浦东农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轮洽谈,合作社与一家香港进口商达成试销协议。但要将农产品送往海外,对合作社而言,资质认证是第一道关卡。“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水蜜桃出口,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幸有浦东海关的大力支持,才能这么顺利实现出口。”程彩燕说。据悉,浦东海关持续提升“三农”服务水平,不断优化监管模式,打造涉农企业标杆、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效应,指导多家本土优质农企获得出境水果果园及包装厂注册登记资质。同时,浦东海关还发挥科技赋能作用,联合相关单位和部门成立“出口农产品服务专班”,通过前置服务,指导企业建立标准化种植档案,推行“区块链+农产品”溯源模式,实现全链条信息可查,保障优质农产品快速顺利出口。快速通关“零延时”助推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口近年来,浦东新区致力于打造都市现代农业“浦东样板”,助推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让更多“浦东滋味”优质果蔬走向世界餐桌。浦东新区特色农产品多为鲜活易腐类产品,通关时间长易影响产品质量,对运输条件要求也较为严格。出口农产品能否高效通关成为企业最为迫切的需求。在此次水蜜桃出口过程中,浦东海关启动出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合理调配查检资源,优先查验、优先采样、优先检测、当天出证,确保合格农食产品快速通关“零延时”。“海关绿色通道的效率远超我们想象,我们的水蜜桃申报当天就拿到了植物检疫证书,手续齐全后我们将产品送往机场入库,以最快速度送往香港。”程彩燕说。严控产品品质让更多消费者品尝“浦东滋味
发布日期: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