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北最冷兴安岭 好物出自深山中
发布日期:2025-02-25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位于祖国最北端,耕地面积315.14万亩,耕地比重虽小,但因域内无工业废水、无重金属、无污染,出产的农产品品质高。截至2023年底,大兴安岭地区绿色食品认证面积73.1万亩,其中有机食品认证面积3.96万亩,绿色食品21个、有机食品162个。大兴安岭的独特性还在于,山麓林下宝贵的自然资源,又馈赠了蓝莓、松茸、红豆、偃松果等一大批天然好物。让这些好物走出深山,成了新一代大兴安岭人的使命。
绿色发展 提升有机食品品质
大兴安岭阿木尔林业局有“中国蓝莓小镇”的称号。5月30日,在“中国蓝莓小镇”的网络直播间里,直播人员在介绍山野菜加工过程:“这是速冻的老山芹,一包一斤,我们这儿冷,山野菜采摘得比较晚……”
“在阿木尔林业局,通过视频平台及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卖货人员达到300余人,年销售额2400多万元。”阿木尔林业局产业发展科主任穆臣伟说。
网络直播带货本地山特产品,让一部分阿木尔人先富了起来,最大的主播年收入近百万元。在阿木尔林业局,多数职工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也是采集野菜,出售给大兴安岭漠河岭上行山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岭上行公司)。
岭上行公司是阿木尔林业局自办企业,据穆臣伟介绍,每到采集偃松果、蓝莓、红豆等浆果坚果的季节时,有3000多林业职工进山采集山货,每人收入最少1万元。另外,岭上行公司年生产100多万袋食用菌,可带动100多名林业职工就业。
“成立岭上行公司的目的除了解决职工就业,还有依托岭上行公司精深加工,拓宽产业发展渠道,提升原字号山产品附加值。2022年,公司产品盒装黑木耳和盒装滑子菇在义乌国际博览会上获得过金奖。”穆臣伟说。
大兴安岭特产,除了蘑菇、木耳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山产品外,不得不提的是偃松果,它是生长在800米高山上偃松的果实,偃松一年开花、一年结果、一年长实,千日成熟,号称“千日果”。阿木尔林业局偃松果年产量400多吨,大兴安岭其他地区如呼中镇也是主产区。
绿色食品产业是黑龙江省“十大重点产业”之一,2.39亿亩耕地总量,保障产业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在上月结束的第三十三届哈尔滨经贸洽谈会上,大兴安岭展出300余款名、优、特、新产品,全方位展示了大兴安岭的独特魅力。”大兴安岭地区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赵宝昌说:“最北最冷的大兴安岭,把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重点是提升绿色有机食品数量和品质。”
大兴安岭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温凉湿润,是典型的生态、冷凉型农业区。漠河、洛古河一带冬季长达7个月以上,而日照时间非常短,夏季只有2个月左右。独特的气候条件,让动植物生长缓慢的同时,也给予了这里土壤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
天然好物 经营好大山的馈赠
好地方自然有吸引力。总部在齐齐哈尔的黑龙江天锦食品有限公司,2018年来到大兴安岭塔河县兴建猴头菇、木耳等食用菌产业基地,基地面积120万亩,是塔河县的规上企业。“因为生态的吸引力才落户塔河,”大兴安岭天锦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斌说,“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省都有经销商,线上也有销售。”
“大兴安岭地区比较特殊,因为受条件制约,没有种子公司愿意来这里繁育,我们耕种用的种子是再生种子,就拿小麦来说,都是几十年前的原生态种子,每年打完麦子,先把种子留出来,余下的进行加工。”大兴安岭龙北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崔胜杰说。
原生态种子产量低,小麦每亩400多斤。2018年,大兴安岭龙北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设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其生产所有产品全部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公司产品价格比市场其他产品高出40%左右,虽然价格高,消费者认可的是产品质量,是大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崔胜杰说。
央广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机认证涉及300多项内容,其中方圆400公里没有工业污染是重要指标之一。大兴安岭域内200多条河流均达到可直接饮用标准,还有土地开发历史短等多重因素,让大兴安岭的有机食品认证多达162个。
自然的馈赠,大兴安岭这些天然好物,在新一代大兴安岭人的耕耘和努力下,正以破竹之势走出深山,成为全国消费者餐桌上的美味。
大兴安岭绿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加格达奇林业局施业区内生态养殖企业,养殖的自繁品种“橡雪黑山猪”,每天奔跑在万亩森林中,觅食橡果、野生榛子、各种菌类和各种中草药,喝着山泉水,18月自然生长期,猪肉肉质细腻鲜嫩口味香醇。2016年5月,“橡雪”牌黑山猪肉被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食品。
“肉类食品有机认证比较难,尤其是官方的,除了养殖环境要达标,喂养的谷饲也得达到有机标准,我们用的有机麦麸和玉米,采购于大兴安岭龙北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因为该公司农产品通过了有机认证。”大兴安岭绿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东侠说,“产品主要销往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有机猪肉价格高,消费者对有机认知有个过程,客户认可后,就一直合作,有一个经销商从2016年一直合作到现在。”
据资料显示,大兴安岭地区特有的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居全国之首。土壤肥沃且无污染,全区有8家企业29个产品入选“黑土优品”省级知名品牌目录。
“大兴安岭全区要进一步发挥绿色食品产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安全健康消费需求,继续帮助企业完善产业链,深化产品创新,扩大产能,提升多渠道销售能力,努力实现造福社会、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奋斗目标。”大兴安岭地区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赵宝昌说。
-
江苏如皋土特产爆改“出圈记”
炎炎盛夏,骄阳似火。如皋市石庄镇小溪家庭农场的紫桃园里热辣滚烫。农场主石坚猫着腰在果林里穿梭,指尖飞舞,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紫桃稳稳入筐。“扫它!18块一斤的特级果,上架秒光!”他拍了拍贴着鲜亮二维码的果筐,黝黑的脸笑开了花,“这搁过去,想都不敢想!”改变始于田垄间的界别协商驿站。今年4月,如皋市政协农业农村界别组组长崔金踩着雨后泥泞踏进这片果园。崔金委员捏着大小不一的紫桃幼果眉头紧锁——“好货卖贱价,根子就在没规矩!”一场直击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短板的破冰协商,在此扎下根须。立规矩 土特产秒变“硬通货”“再过两个月,咱家葡萄架下就要套种黑塌菜,这在如皋都是头一份!”2021年,石坚返乡二次创业。他大手一挥,投入近600万建起了家庭农场。120亩的土地上,混搭了黑塌菜、紫桃、脆梨、水蜜桃等各种蔬果,堪称“植物乐园”。回想当初种紫桃时就被“标准”整不会了,石坚对“协商驿站”那是打心底感激。往年紫桃上市,他的心就像坐过山车,“心跳直接飙180,果贩子看到歪瓜裂枣就能压三成价,好好的‘金疙瘩’砸在手里,实在不甘!”关键时刻,政协委员崔金带着农技专家来到果园“现场把脉”。一份摊开的《新官紫桃生产技术规程》初稿上,“如何梳果”“何时套袋”等关键项被红笔圈得满满当当。“嘿!这白纸黑字就是咱庄稼人的腰杆子!”崔金牵头起草的《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助力乡村振兴协商专题报告》直接被政府全盘采纳,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标准化”的火花瞬间点燃。搞联盟 “长寿味”熬成“香浓汤”“抖音一搜‘如皋农产品’,才12万条?咱这百岁老人扎堆的‘长寿福地’,排面可不止这点!”政协委员崔金举手持手机,神情中带着一丝急切与不甘。伴今食品的直播间里香气炸裂。镜头前,总经理陈来平手中利刃上下翻飞,“刀光剑影”间省级非遗“伴今猪头肉”片片透光,一旁“苏皋长寿”的LOGO鲜艳夺目。江苏如皋市政协主席顾留忠一语道破:“过去各家牌子各玩各的,珍珠散落缺条金线串!”如今,政协牵头推动成立“长寿农产品联盟”,二十家农企瞬间抱团,采用“母子品牌”策略,伴今食品等企业的包装上,都烙上了统一的“长寿身份证”,既整合了如皋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更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品牌矩阵。“今年毛豆很贵,正常毛豆每斤一块五六,现在三块多,我们出口价达到
发布日期:2025-08-20 -
潍坊诸城:解锁市场“流量密码” 持续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
走进诸城颐康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赶制一批即将发往海外的定制化订单。“公司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要求,进行差异化生产,有的需要精挑细选,按照规格挑选后再包装,也有的要把大包装改成小包装,我们都尽量满足客户要求。”公司总经理孙夕高介绍说。据了解,该公司通过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从事蔬菜种植、加工、出口一条龙服务,产品通过粗加工和深加工发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深受海外客户喜爱。同样忙生产赶订单的还有诸城市电力怡明茶业有限公司,制茶加工车间内,炒茶机、烘干机、包装机等机器正在一刻不停地运转着,茶叶经过摊青、杀青、揉捻、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后,散发出阵阵清香。“从手工炒茶到电锅炒茶,我们实现了对‘火候’的精准把握,炒制出来的茶叶香味浓郁、口感醇厚。”从事制茶工作多年的王师傅说道。产品品质是农业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唯有好品质才能赢得市场,收获消费者的青睐。在诸城,优质的地质条件和适宜的气候造就了诸城绿茶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独特品质。诸城市深耕绿茶品牌,积极探索从茶叶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的链条式发展模式,开启“品质立茶、品牌兴茶、政策扶茶、文旅活茶”的融合发展之路,做好“茶产业”文章,让诸城绿茶香飘海内外。近年来,诸城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苹果、葡萄、板栗、榛子等不断被写入农产品版图,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了让特色农产品更好走出乡村、走向市场,实现从“土特产”到“金饭碗”的转化,诸城市在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的同时,也着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让本土主播成为新农人,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活,借助互联网力量,不断提升“土特产”的影响力和消费者的认可度,持续擦亮“诸城好品”金字招牌。
发布日期:2025-08-20 -
今年首批南汇水蜜桃进入香港市场!浦东推动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近日,一架装载着180箱南汇水蜜桃的飞机飞抵香港。这是今年首批浦东南汇水蜜桃进入香港市场,也是上海团信农家乐专业合作社首次打开国际市场大门。得益于浦东海关、浦东新区农协会等通力协作,这批鲜果以最快速度实现了从枝头到香港市场的直达。资质认证过关做好服务保障“去年我们前往香港考察,在油麻地水果市场,看着满柜的泰国山竹和澳洲车厘子,我们就在想:浦东水蜜桃何时能占一席之地?”上海团信农家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彩燕回忆说,“我们也想把浦东的优质农产品带给更多港澳同胞。”带着这个朴素的愿望,去年,在浦东新区农协会牵线下,合作社开始接触香港进口商。“香港的果蔬市场主要依赖进口,对鲜活农产品需求量大,且相对距离较近,运输时效可控,是理想的试水平台。”浦东农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轮洽谈,合作社与一家香港进口商达成试销协议。但要将农产品送往海外,对合作社而言,资质认证是第一道关卡。“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水蜜桃出口,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幸有浦东海关的大力支持,才能这么顺利实现出口。”程彩燕说。据悉,浦东海关持续提升“三农”服务水平,不断优化监管模式,打造涉农企业标杆、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效应,指导多家本土优质农企获得出境水果果园及包装厂注册登记资质。同时,浦东海关还发挥科技赋能作用,联合相关单位和部门成立“出口农产品服务专班”,通过前置服务,指导企业建立标准化种植档案,推行“区块链+农产品”溯源模式,实现全链条信息可查,保障优质农产品快速顺利出口。快速通关“零延时”助推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口近年来,浦东新区致力于打造都市现代农业“浦东样板”,助推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让更多“浦东滋味”优质果蔬走向世界餐桌。浦东新区特色农产品多为鲜活易腐类产品,通关时间长易影响产品质量,对运输条件要求也较为严格。出口农产品能否高效通关成为企业最为迫切的需求。在此次水蜜桃出口过程中,浦东海关启动出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合理调配查检资源,优先查验、优先采样、优先检测、当天出证,确保合格农食产品快速通关“零延时”。“海关绿色通道的效率远超我们想象,我们的水蜜桃申报当天就拿到了植物检疫证书,手续齐全后我们将产品送往机场入库,以最快速度送往香港。”程彩燕说。严控产品品质让更多消费者品尝“浦东滋味
发布日期: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