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宝藏”多 “龙江特产”走进千家万户
发布日期:2024-09-272023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2114.65万亩,占全国的12.4%,同比增加89.85万亩,超国家下达任务287.75万亩。
从全国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到“北纬45°寒地紫苏产业带”,再到全国工业化冬果沙棘重要原料基地,作为产粮大省,黑龙江还有一些“隐藏款”特产正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激活了全国人民的“味觉神经”。
“洋气”水果蔓越莓 产自“祖国最东端”
年初以来,广西砂糖橘和黑龙江蔓越莓的“双向奔赴”,温暖了全国网友的心,蔓越莓也就此走进了大众视野。
蔓越莓原产于北美地区,“华夏东极”黑龙江省佳木斯抚远市因纬度和气候与原产地相近,非常适宜蔓越莓种植。每年蔓越莓成熟时,果农会把种植田灌满水,使果实脱落浮出水面,红彤彤的果实漂浮在水面上,像极了红色的海洋。
蔓越莓呈紫红色、口感酸脆,含有原花青素和大量维生素C,除了当作新鲜水果销售以外,还会被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蔓越莓干、果酱等。这些产品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蔓越莓产品种类,也让更多消费者有机会品尝到这种特色水果。
当前,抚远市蔓越莓种植面积已达4200亩。2023年,抚远市蔓越莓产量达2700吨,为亚洲供应了40%的蔓越莓产量。
2022年6月,5万粒选自抚远的蔓越莓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启动空间搭载试验,创下了国内首个蔓越莓太空育种先例。一年后,承载着期待与重托的种子已经在抚远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目前,抚远市蔓越莓研发中心吸引农业领域专家13人参与科研,组建省级蔓越莓领军人才梯队,专项从事浆果类植物学特征等研究工作;围绕空间站蔓越莓新品种太空诱变、良种培育繁育攻坚等,与黑龙江省科学院、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开展长期深度合作,努力让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
“小紫苏”实现“大效益”
“紫苏全身都是宝。”
“可食用、可入药、可榨油,根茎叶籽都有利用价值。”
“紫苏油、紫苏鸡蛋、紫苏礼盒……现在生产订单都排不上了!”
……
在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上,来自佳木斯市桦南县的紫苏系列产品,在开幕式当天就收获了省内外客商的青睐。
紫苏属于唇形科的植物,整株植物以其丰富的维生素、生物类黄酮矿物质著称,是卫生部首批颁布的60种药食两用植物之一。
黑龙江省具有寒地紫苏种植独特优势,其中佳木斯市桦南县紫苏种植面积最大,种植户常年保持在1000户左右。得益于世界稀有的北纬45°~46°黄金黑土带和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双重加持,桦南县紫苏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始终居黑龙江省第一,形成了“北纬45°寒地紫苏产业带”。
近年来,桦南县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紫苏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4个,紫苏原料加工能力达4500吨,加工转化率可达45%。年可生产紫苏油500吨、紫苏蜂蜜500吨、紫苏鸡蛋1000万枚、精选紫苏籽5000吨,年创产值7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金。带动种植户1000余户,户均年实现增收4万元。
目前,桦南县获得“桦南紫苏”国家地理标识1个、绿色有机产品标识2个,并通过了中国、欧盟、美国、日本4个世界权威有机食品机构认证,以及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10多项专业认证,紫苏产业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火红果”蕴含致富“大能量”
冬季盛果期,走进牡丹江穆棱市沙棘种植基地,一棵棵沙棘树挂满橘红色的果实,在白雪的映衬下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红似火的沙棘果实口味酸甜、营养丰富,近年来,沙棘汁、沙棘原浆等各类沙棘制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
牡丹江穆棱市地处中俄边境,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等地理气候特点,成就了穆棱沙棘果实表面圆滑光亮、果肉细腻油滑的优良品质。小小的“火红果”,也为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自20世纪80年代起,穆棱市陆续种植沙棘果树。经过多年发展,穆棱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沙棘产业,打造了5条千亩规模独具特色的沙棘谷,建设了黑龙江省最大的工业化冬果沙棘原料基地,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占黑龙江省近1/4,成为全国工业化冬果沙棘重要原料基地之一。2020年5月,穆棱沙棘顺利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组评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证书,填补了黑龙江省内沙棘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的空白。
相较于其他品种,冬果沙棘更耐高寒,且采收成本低、产量更高。目前,穆棱市将沙棘产业确定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辖内有沙棘种植专业村(林场)5个、沙棘加工企业3家。产业链条已由简单的沙棘果饮料、沙棘茶叶等产品的生产制造,向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逐步转移,打造上下游产业链,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
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镇田间地头“种”出红火好日子
走进香坊区向阳镇,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各类瓜果蔬菜长势良好,陆续迎来成熟季。近年来,向阳镇在产业田里“耕”出规模,在庭院里“种”出财富,在农旅融合中“酿”出价值。紧扣“产业兴旺”核心要义,向阳镇深度衔接战略规划与地域特质,依托黑土资源禀赋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矩阵。通过创建“政府统筹+合作社纽带+农户主体”的三元联动机制,将分散的土地、技术、市场要素拧成发展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迭代升级。为切实提升农民种养水平,香坊区农业农村局联合东北农业大学组建专家服务团,到向阳镇进行田间种植指导。在科学管理和适宜气候双重加持下,西红柿、香菜黄瓜、香瓜等农产品即将迎来丰收高峰,不仅产量可观,而且品质上乘。“巾帼小菜园”成为向阳镇农业发展版图中的一大亮点。向阳镇积极引导妇女以庭院为阵地,将自家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打造特色小菜园。从种植规划到田间管理,将小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如今,这些被精心打理的小菜园不仅填满了农户的“菜篮子”,更鼓了大家的“钱袋子”。鲜嫩的蔬菜走进市场,拓宽家庭收入的“绿色银行”。为进一步提升农业附加值,向阳镇以产业融合为突破口,绘就“农旅交融、产销贯通”的立体发展图景。大力发展东兴满族村乡村旅游和农事体验项目,串联起田园观光路线,升级文化景观等配套设施,推出“认养一亩田”活动等,吸引周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让游客亲身感受田园风光与农事乐趣。同时,瞄准农产品深加工赛道,将黄金糕、小窝头、豆汁等民族特色美食打造成东兴满族村“可携带的乡愁”,通过延长产业链让农产品价值“节节攀升”,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心头”的价值跃升。展望未来,向阳镇将持续加码农业产业扶持力度,以“巾帼小菜园”为示范标杆,带动更多村民投身特色种植,深度融合乡村旅游、采摘体验等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串珠成链”。
发布日期:2025-06-24 -
海林市黑木耳开始全面采摘——舌尖上的山野鲜货速来围观!
近日,海林市迎来黑木耳大面积采摘热潮,黑亮肥厚的木耳密密麻麻缀满菌袋,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轻轻一掰,还能看见细密的胶质拉丝。农户们穿梭其中,手法娴熟地采收,竹筐里的木耳堆成小山。乡村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这一口爽脆的极致鲜味。
发布日期:2025-06-24 -
克东特色产品菌汤飘香腐乳鲜亮
用计量袋量好水量、烧开、加入菌包、汤包、搅拌……在本届绿博会上,黑龙江东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用短短3分钟的时间,就为在场市民制作出了鲜美的菌汤。“菌香浓郁,特别鲜美。”“这菌汤带有自然醇香,好喝!”前来参观的市民抿嘴浅尝,点头称赞。品尝过菌汤的鹤城市民,爽快付钱,展位前售卖异常火爆。“我们的菌汤用它的纯正口感和简便易做‘俘获’了消费者的心,一路圈粉无数,很多消费者都说明天带着亲戚朋友一起来尝尝呢。”公司经理张国斌向记者介绍。本届绿博会克东县设立展位16个,全县11家企业7大类214个产品参展。驰名中外的飞鹤奶粉、醇香的克东腐乳、晶莹剔透的天然苏打水、琳琅满目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让消费者慕名而来。
发布日期: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