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大粮仓 皆是好丰景
发布日期:2024-04-10蔓越莓|九月,是收获的季节。抚远市红海植业蔓越莓种植基地荡漾在红色海洋之中,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红宝石”陆续浮出水面,4200亩蔓越莓成为了托起美好生活的“致富果”。 “蔓越莓每年采收时间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现在是人工采收阶段,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大面积的机械水收。今年进入结果期的面积有2000亩,产量预计在2000吨到2200吨。目前,市场鲜果价格是每公斤300元左右。未来2到3年,基地将迎来盛果期,鲜果产量也会大幅度提高,有望突破万吨产量。”红海植业总经理李峰说。黑龙江日报见习记者 张春雷 摄
灵芝|时下,正是灵芝成熟的季节,也是收集孢子粉的繁忙时期。今年龙江森工东京城局公司依托东方红林场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共新建了70个标准化灵芝种植大棚。同时,基地安装了远程监控,通过网络与电脑、智能手机连接,实现了基地大棚科技化管理。龙江森工东京城局公司现已建成集种植、初加工、仓储集散为一体的绿色生态标准化灵芝产业基地,年产孢子粉25000斤,干灵芝50000余斤,总产值可达千万余元。黑龙江日报记者 李健 摄
蓝莓|素有“中国野生蓝莓之乡”的大兴安岭,蓝莓、红豆越桔、蓝靛果等野生浆果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蓝莓储量占全国90%、世界的30%,是我国唯一的“中国北极蓝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目前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浆果研究室已总结出蓝莓苗木的组培、扦插、种子繁育技术,现正开展蓝莓增产技术研究,并列为今年的攻坚克难行动。通过栽培基质试验和促进结实座果试验,综合评价影响蓝莓生长、结实的相关因素,总结出增产技术方案,初步筛选出适合大兴安岭的最佳种源,集成并推广蓝莓人工驯化种植技术。任志强 黑龙江日报记者 张磊 摄
松子|偃松是大兴安岭独有的松树品种,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果实要历经三个冬春夏秋才能成熟,因其生长环境具有局限性、数量稀缺、果实的成熟期需千日,故又名“千日果”。每年8月开始采摘,这是当地山货采摘里面难度最大的一项。翻山越岭、攀高爬树,沉重的松塔需要完全靠人力背下山。自然生成的偃松松塔精干、细小,松子也较小。任志强 黑龙江日报记者 张磊 摄
平贝|日前,平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的铁力市迎来平贝丰收、农民增收的好年景。铁力市约有40个村屯从事平贝种植业,拥有全国产量最大的平贝种植地,掌控着全国平贝市场的议价权,全市从事平贝种植、加工销售的农户约1300户,直接带动当地就业5000人。今年,铁力市共种植平贝1.1万亩,收获成品平贝超1000吨。黑龙江日报记者 贾红路 摄
木耳|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八个黑木耳养殖大棚现已采摘5000斤。因地制宜、因场施策,当地部分基层林场把做大做强黑木耳产业作为职工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大力发展棚室吊袋黑木耳栽培。收获时节,一排排整齐的吊袋耳大棚里,每个大棚内的菌袋上都结满了“肥嘟嘟”的黑木耳,职工们有序地进行着采摘、晾晒,虽然忙碌,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笑容。任志强 黑龙江日报记者 张磊 摄
森林马养殖|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加格达奇林业局那都里林场成立合作社,发展森林马养殖业,带领职工共同致富。2023年共养殖森林马178匹,现存栏97匹,出栏81匹,实现产值81万元、利润25万元。任志强 黑龙江日报记者 张磊 摄
牧草|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加格达奇林业局不断探索牧草资源开发有效措施,大力推动牧草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各林场共打收牧草10885亩、1295吨,实现产值77.7万元。任志强 黑龙江日报记者 张磊 摄
黑龙江日报9月25日讯 丰收时节,龙江大地姹紫嫣红。在佳木斯市抚远市,一望无际的蔓越莓田,火红果实汇聚成海;在“林都”伊春市,高耸入云的红松树上,沉甸甸的松塔压弯了枝头;在哈尔滨市通河县,茂密连片的榛子林中,金色果实坠落满地;在牡丹江市东宁市,色如墨玉的黑木耳在阳光的沐浴下蜷缩成片片花朵;在七台河市勃利县,宝石般的蓝靛果喜迎丰收;在乌苏里江、松花江等江河沿岸,欢腾的鱼儿跃进渔民的网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提出要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打造出“九珍十八品”“寒地龙药”“龙江冷水鱼”等无数美名远播的龙江特产,处处呈现富饶丰收景象。
据调查统计,我省黑木耳年产量达300万吨以上,占全国产量的44%,位居全国第一;红松子年产量5万吨,位居全国第一;猴头菇、刺五加、平贝和松杉灵芝等品类资源蕴藏量位居世界第一;野生浆果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山野菜人工栽培基地。在“寒地龙药”方面,我省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有1500余种,蕴藏量135万吨,载入药典的药用植物有168种。部分优势品种在全国市场占重要地位,刺五加产量占全国总份额的80%以上、人参占70%以上、板蓝根占50%以上、平贝占40%以上,均居全国第一。2022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64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73.5万吨,味道鲜美的龙江冷水鱼正逐渐游向全国人民餐桌。
-
江苏如皋土特产爆改“出圈记”
炎炎盛夏,骄阳似火。如皋市石庄镇小溪家庭农场的紫桃园里热辣滚烫。农场主石坚猫着腰在果林里穿梭,指尖飞舞,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紫桃稳稳入筐。“扫它!18块一斤的特级果,上架秒光!”他拍了拍贴着鲜亮二维码的果筐,黝黑的脸笑开了花,“这搁过去,想都不敢想!”改变始于田垄间的界别协商驿站。今年4月,如皋市政协农业农村界别组组长崔金踩着雨后泥泞踏进这片果园。崔金委员捏着大小不一的紫桃幼果眉头紧锁——“好货卖贱价,根子就在没规矩!”一场直击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短板的破冰协商,在此扎下根须。立规矩 土特产秒变“硬通货”“再过两个月,咱家葡萄架下就要套种黑塌菜,这在如皋都是头一份!”2021年,石坚返乡二次创业。他大手一挥,投入近600万建起了家庭农场。120亩的土地上,混搭了黑塌菜、紫桃、脆梨、水蜜桃等各种蔬果,堪称“植物乐园”。回想当初种紫桃时就被“标准”整不会了,石坚对“协商驿站”那是打心底感激。往年紫桃上市,他的心就像坐过山车,“心跳直接飙180,果贩子看到歪瓜裂枣就能压三成价,好好的‘金疙瘩’砸在手里,实在不甘!”关键时刻,政协委员崔金带着农技专家来到果园“现场把脉”。一份摊开的《新官紫桃生产技术规程》初稿上,“如何梳果”“何时套袋”等关键项被红笔圈得满满当当。“嘿!这白纸黑字就是咱庄稼人的腰杆子!”崔金牵头起草的《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助力乡村振兴协商专题报告》直接被政府全盘采纳,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标准化”的火花瞬间点燃。搞联盟 “长寿味”熬成“香浓汤”“抖音一搜‘如皋农产品’,才12万条?咱这百岁老人扎堆的‘长寿福地’,排面可不止这点!”政协委员崔金举手持手机,神情中带着一丝急切与不甘。伴今食品的直播间里香气炸裂。镜头前,总经理陈来平手中利刃上下翻飞,“刀光剑影”间省级非遗“伴今猪头肉”片片透光,一旁“苏皋长寿”的LOGO鲜艳夺目。江苏如皋市政协主席顾留忠一语道破:“过去各家牌子各玩各的,珍珠散落缺条金线串!”如今,政协牵头推动成立“长寿农产品联盟”,二十家农企瞬间抱团,采用“母子品牌”策略,伴今食品等企业的包装上,都烙上了统一的“长寿身份证”,既整合了如皋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更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品牌矩阵。“今年毛豆很贵,正常毛豆每斤一块五六,现在三块多,我们出口价达到
发布日期:2025-08-20 -
潍坊诸城:解锁市场“流量密码” 持续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
走进诸城颐康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赶制一批即将发往海外的定制化订单。“公司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要求,进行差异化生产,有的需要精挑细选,按照规格挑选后再包装,也有的要把大包装改成小包装,我们都尽量满足客户要求。”公司总经理孙夕高介绍说。据了解,该公司通过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从事蔬菜种植、加工、出口一条龙服务,产品通过粗加工和深加工发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深受海外客户喜爱。同样忙生产赶订单的还有诸城市电力怡明茶业有限公司,制茶加工车间内,炒茶机、烘干机、包装机等机器正在一刻不停地运转着,茶叶经过摊青、杀青、揉捻、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后,散发出阵阵清香。“从手工炒茶到电锅炒茶,我们实现了对‘火候’的精准把握,炒制出来的茶叶香味浓郁、口感醇厚。”从事制茶工作多年的王师傅说道。产品品质是农业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唯有好品质才能赢得市场,收获消费者的青睐。在诸城,优质的地质条件和适宜的气候造就了诸城绿茶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独特品质。诸城市深耕绿茶品牌,积极探索从茶叶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的链条式发展模式,开启“品质立茶、品牌兴茶、政策扶茶、文旅活茶”的融合发展之路,做好“茶产业”文章,让诸城绿茶香飘海内外。近年来,诸城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苹果、葡萄、板栗、榛子等不断被写入农产品版图,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了让特色农产品更好走出乡村、走向市场,实现从“土特产”到“金饭碗”的转化,诸城市在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的同时,也着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让本土主播成为新农人,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活,借助互联网力量,不断提升“土特产”的影响力和消费者的认可度,持续擦亮“诸城好品”金字招牌。
发布日期:2025-08-20 -
今年首批南汇水蜜桃进入香港市场!浦东推动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近日,一架装载着180箱南汇水蜜桃的飞机飞抵香港。这是今年首批浦东南汇水蜜桃进入香港市场,也是上海团信农家乐专业合作社首次打开国际市场大门。得益于浦东海关、浦东新区农协会等通力协作,这批鲜果以最快速度实现了从枝头到香港市场的直达。资质认证过关做好服务保障“去年我们前往香港考察,在油麻地水果市场,看着满柜的泰国山竹和澳洲车厘子,我们就在想:浦东水蜜桃何时能占一席之地?”上海团信农家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彩燕回忆说,“我们也想把浦东的优质农产品带给更多港澳同胞。”带着这个朴素的愿望,去年,在浦东新区农协会牵线下,合作社开始接触香港进口商。“香港的果蔬市场主要依赖进口,对鲜活农产品需求量大,且相对距离较近,运输时效可控,是理想的试水平台。”浦东农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轮洽谈,合作社与一家香港进口商达成试销协议。但要将农产品送往海外,对合作社而言,资质认证是第一道关卡。“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水蜜桃出口,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幸有浦东海关的大力支持,才能这么顺利实现出口。”程彩燕说。据悉,浦东海关持续提升“三农”服务水平,不断优化监管模式,打造涉农企业标杆、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效应,指导多家本土优质农企获得出境水果果园及包装厂注册登记资质。同时,浦东海关还发挥科技赋能作用,联合相关单位和部门成立“出口农产品服务专班”,通过前置服务,指导企业建立标准化种植档案,推行“区块链+农产品”溯源模式,实现全链条信息可查,保障优质农产品快速顺利出口。快速通关“零延时”助推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口近年来,浦东新区致力于打造都市现代农业“浦东样板”,助推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让更多“浦东滋味”优质果蔬走向世界餐桌。浦东新区特色农产品多为鲜活易腐类产品,通关时间长易影响产品质量,对运输条件要求也较为严格。出口农产品能否高效通关成为企业最为迫切的需求。在此次水蜜桃出口过程中,浦东海关启动出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合理调配查检资源,优先查验、优先采样、优先检测、当天出证,确保合格农食产品快速通关“零延时”。“海关绿色通道的效率远超我们想象,我们的水蜜桃申报当天就拿到了植物检疫证书,手续齐全后我们将产品送往机场入库,以最快速度送往香港。”程彩燕说。严控产品品质让更多消费者品尝“浦东滋味
发布日期: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