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龙江丨土特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发布日期:2024-04-10黑龙江蔓越莓、云南松茸饼干、陕西火龙果、甘肃南美白对虾……一场席卷全国的“农业大摸底”让消费者们惊喜连连。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近年来各地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已建成180个优势特色乡村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6万亿元,辐射带动1000多万户农民。“土特产”,正出现不少新变化。
产品“上新”
依托地方资源和农艺技术,特色产业方兴未艾
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产。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地在深入了解本地乡土资源“家底”、做好产业规划布局的同时,分析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顺应消费需求适度调整供应链,形成乡村特色产业竞争新优势。2023年,我国新认证登记绿色、有机和名特优新农产品1.5万个。
“发展新‘土特产’,资源禀赋是首要基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长李翠霞说,比如黑龙江抚远地势低洼,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热多雨,良好的水环境为蔓越莓水收提供了充足条件。在此基础上,育种、栽培、水利、气象等多环节技术赋能,帮助特色产业扎下根。
“南果北种”“南蟹北养”……蓬勃发展的设施农业,让不少农产品实现了跨区种养、错季生产、周年供应。目前,全国现代设施种植面积达4000万亩,约70%的肉蛋奶和52%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速构建。
口味出新
科技和绿色加持,农产品品质不断升级
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和产业特点,各地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对接,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技术规范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打造绿色优质产品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在重庆,通过调整传统制作配方和腊制工艺,推出低盐榨菜、低温发酵腊肉等产品。在陕西延安、榆林,地方政府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苹果研究院和试验站,先后引进国内外苹果新品种219个,选育优良品种12个。“香味浓郁、质地脆等特征,是近几年新优品种的需求特点,也是西北苹果产区品种结构迭代升级的方向。”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雷存说,通过加快引导果农优化品种结构、栽培模式和商品化处理水平等,推动优势区域差异化发展。
2023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覆盖率达54.1%,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7.4%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超过9万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新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创建1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流通向新
补链条、树品牌,更多“土特产”线上线下热销
专家表示,从市场反应看,一些“隐藏款”特产乍一浮出水面即获破圈传播,不少家喻户晓的土特产再度翻红,电商平台搜索频次和下单量成倍增长,折射出特色农产品背后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强大的内需动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离不开品牌强农。2023年,我国农业目录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已发展全国精品培育品牌144个,省级目录区域公用品牌1100余个,企业品牌1700余个,产品品牌约2000个,31个省(区、市)均出台品牌支持政策,形成了部级统筹抓精品、省级系统抓目录、市县推进抓落实的品牌发展促进机制,各类农产品加快打造“金字招牌”。
补齐冷链物流等短板,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2020年以来,中央财政共支持建设7.5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1800万吨以上,县级覆盖率达70%以上,产地冷藏保鲜、商品化处理、产后集散、均衡供应和产业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49万亿元。
“进一步做好‘土特产’文章,关键是用新的视角来审视本地区的乡村资源禀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毛学峰建议,一方面,要摸清资源、市场情况,科学规划特色产业品种规模,避免“一哄而上”,在产销对接上给予相应扶持;另一方面,农产品上行迫切要求标准化,要通过搭建平台公司、引入职业经理人等,围绕育种、生产、分级加工以及包装设计等全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多维度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同时,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黑龙江蔓越莓——浆果映红黑土地
蔓越莓原产北美地区,为什么成了黑龙江特产?抚远市一家蔓越莓种植基地负责人李峰介绍,抚远地处我国陆地最东端,气候寒冷,富有酸性土壤和优质水资源,非常适宜蔓越莓生长。
每年9月底到10月中旬,蔓越莓成熟了。水收时,种植田里会灌满水,机械水车将蔓越莓果实脱落下来,收集到一起。远远望去,大片蔓越莓鲜果形成一片红色的海洋,映红了黑土地。观赏蔓越莓水收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带动了特色观光游。
“蔓越莓营养价值丰富,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李峰说。采摘后,基地会将大部分蔓越莓加工制成蔓越莓胶囊、蔓越莓干等。当地企业还在探索新的“打开方式”,研发蔓越莓啤酒、面膜等产品。
让李峰骄傲的是,为了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蔓越莓新品种,抚远蔓越莓种子曾两次搭乘神舟飞船,进行“太空育种”。
近年来,抚远市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农户增收。过去5年,蔓越莓种植基地累计为农民分红400多万元,每年带动1000余人就业。
-
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镇田间地头“种”出红火好日子
走进香坊区向阳镇,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各类瓜果蔬菜长势良好,陆续迎来成熟季。近年来,向阳镇在产业田里“耕”出规模,在庭院里“种”出财富,在农旅融合中“酿”出价值。紧扣“产业兴旺”核心要义,向阳镇深度衔接战略规划与地域特质,依托黑土资源禀赋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矩阵。通过创建“政府统筹+合作社纽带+农户主体”的三元联动机制,将分散的土地、技术、市场要素拧成发展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迭代升级。为切实提升农民种养水平,香坊区农业农村局联合东北农业大学组建专家服务团,到向阳镇进行田间种植指导。在科学管理和适宜气候双重加持下,西红柿、香菜黄瓜、香瓜等农产品即将迎来丰收高峰,不仅产量可观,而且品质上乘。“巾帼小菜园”成为向阳镇农业发展版图中的一大亮点。向阳镇积极引导妇女以庭院为阵地,将自家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打造特色小菜园。从种植规划到田间管理,将小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如今,这些被精心打理的小菜园不仅填满了农户的“菜篮子”,更鼓了大家的“钱袋子”。鲜嫩的蔬菜走进市场,拓宽家庭收入的“绿色银行”。为进一步提升农业附加值,向阳镇以产业融合为突破口,绘就“农旅交融、产销贯通”的立体发展图景。大力发展东兴满族村乡村旅游和农事体验项目,串联起田园观光路线,升级文化景观等配套设施,推出“认养一亩田”活动等,吸引周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让游客亲身感受田园风光与农事乐趣。同时,瞄准农产品深加工赛道,将黄金糕、小窝头、豆汁等民族特色美食打造成东兴满族村“可携带的乡愁”,通过延长产业链让农产品价值“节节攀升”,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心头”的价值跃升。展望未来,向阳镇将持续加码农业产业扶持力度,以“巾帼小菜园”为示范标杆,带动更多村民投身特色种植,深度融合乡村旅游、采摘体验等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串珠成链”。
发布日期:2025-06-24 -
海林市黑木耳开始全面采摘——舌尖上的山野鲜货速来围观!
近日,海林市迎来黑木耳大面积采摘热潮,黑亮肥厚的木耳密密麻麻缀满菌袋,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轻轻一掰,还能看见细密的胶质拉丝。农户们穿梭其中,手法娴熟地采收,竹筐里的木耳堆成小山。乡村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这一口爽脆的极致鲜味。
发布日期:2025-06-24 -
克东特色产品菌汤飘香腐乳鲜亮
用计量袋量好水量、烧开、加入菌包、汤包、搅拌……在本届绿博会上,黑龙江东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用短短3分钟的时间,就为在场市民制作出了鲜美的菌汤。“菌香浓郁,特别鲜美。”“这菌汤带有自然醇香,好喝!”前来参观的市民抿嘴浅尝,点头称赞。品尝过菌汤的鹤城市民,爽快付钱,展位前售卖异常火爆。“我们的菌汤用它的纯正口感和简便易做‘俘获’了消费者的心,一路圈粉无数,很多消费者都说明天带着亲戚朋友一起来尝尝呢。”公司经理张国斌向记者介绍。本届绿博会克东县设立展位16个,全县11家企业7大类214个产品参展。驰名中外的飞鹤奶粉、醇香的克东腐乳、晶莹剔透的天然苏打水、琳琅满目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让消费者慕名而来。
发布日期:2025-06-24